海岸带地区作为海洋与陆地交汇地带,资源环境条件优越、区位优势明显。近日,《广州市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(2021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公示。《规划》提出,打造“一带三区、串珠成链”的海岸带空间格局,将广州沿海地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最有活力、最有魅力、特色突出的海岸带地区之一。
近年来海洋地位日益突出
近年来,广州的海洋地位日益突出,连续3年在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中位居全国第一梯队;在2024年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报告中位居世界第25、全国第6;此外,广州连续5年在新华·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报告中位居全球第13。
《规划》提出,到2025年,海岸带地区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,海洋城市文化特色更加彰显,海岸生态景观品质显著提升,形成珠江口“黄金内湾”标志性区域;到2035年,形成科学合理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格局,建成创新要素集聚、海洋产业发达、生态环境优美、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活力海岸带,将广州沿海地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最有活力、最有魅力、特色突出的海岸带地区之一,助力广州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和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。
在空间结构上,《规划》提出,打造“一带三区、串珠成链”的海岸带空间格局。其中,“一带”即沿珠江前后航道-狮子洋-伶仃洋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;“三区”即北部古港活力都市风貌区、中部海岛生态人文风貌区、南部滨海智创新城风貌区;“串珠成链”即串联海岛、滨海特色产业集聚区等,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战略空间。
将打造六大产业组团
目前,广州海岸带地区已形成海洋交通运输业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、滨海旅游业三大特色产业集群。根据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统计核算结果,广州市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4979亿元,占全省25%。
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海洋空间类专项规划,此次《规划》是《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在海岸带及海洋空间的细化和补充,是一定时期内广州市海岸带及海洋空间开发保护的重要依据。
《规划》在产业布局方面提出,优化提升港口航运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、滨海旅游等主导产业,加速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等新兴产业,积极发展海洋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潜力产业。强化海域-岸线-港城-腹地经济联系,推动海岸带地区高质量发展。建设海洋科技创新核心。依托南沙科学城发展海洋科学,重点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、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、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院在穗相关研究平台。
《规划》提出,打造六大产业组团——海岸带北部先进制造与服务组团、狮子洋增长极滨海旅游与服务组团、庆盛科技与先进制造组团、南沙城区高端服务组团、龙穴岛万顷沙港口航运与临港物流制造组团、南沙现代渔业绿色生态组团;布局五大产业园区——龙穴岛国际海洋岛、南沙湾-慧谷-明珠科学园、莲花山中心渔港核心区、小虎岛-广州沙仔岛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园、开发区西区。
《规划》还将未纳入自然保护地的8个无居民海岛划为发展类海岛,科学确定海岛保护与利用方向。其中,游憩用岛为上横挡岛、下横挡岛、凫洲;农林牧渔用岛为屎船沙;特殊用岛为沙堆岛、舢舨洲;其他海岛为大蠔沙、金锁排。
来源:金羊网返回搜狐焦点首页,查看更多